第四十二章 棋局(2 / 2)

大唐不良人 庚新 8367 字 2个月前

七八丈的蛇躯蜿蜒起伏,倏忽不见。

阿郎,你究竟是

“阿博,你为何这样看着我”

苏大为轻喝了一口茶,赞道“好喝,这茶好像比平日府上下人泡的香。”

李博勉强笑道“这是用的雪山上的水,水质清冽,用之泡茶,味道会更加甘甜。”

“难怪。”

苏大为点点头“雪山该不会是巴颜喀拉山吧”

这话勾起了李博的回忆。

当年他与苏大为在吐蕃象雄一带结识。

那时苏大为与安文生扮作商旅,只说是寻人,并未亮明身份。

李博察觉到苏大为的不凡,于是动了念头。

他做为前隋旧人多年来不敢返回中原。

既发觉苏大为身份不同寻常,便想抓住这个机会,赌一把。

之后他陪苏大为、安文生远赴巴颜喀拉山的圣峰。

又遇上禄东赞带领吐蕃兵包围圣峰,逼问圣女下落。

经过九死一生,才算是侥幸从雪山逃出吐蕃兵的重围,顺利返回长安。

从那以后,他的命运才完全扭转。

终于能以一个唐人的身份,活在大唐长安。

这一切,皆拜苏大为之力。

想到这里,李博长吸了一口气“阿郎,你之前禁宫之事,是否”

“我猜到你会问。”

苏大为轻轻放下茶杯,黝黑的脸庞上,一双眼睛明亮,眼神平静的看着李博“你觉得我会做这种事吗”

“这”

这事是如此大逆不道,在大唐律法中,属十恶不赦之罪。

他想不出任何理由,值得苏大为这么做。

可若不是苏大为授意,黄肠和碧姬丝这两个异人,又哪来的胆子

而且这次苏大为不惜派出李客去救出魏破延,又命魏破延、高大龙,还有苏大为新近收服的那位前倭国神道圣女,一起去营救黄肠他们。

这岂不是明着宣告,这事是他苏大为在背后指使。

若真的消息传到圣人耳中。

到那时,苏大为还能享有眼下这种超然地位吗

跟着苏大为的人,像李博一家,高良、安文生等人,到时又会是何种下场

有些事不能多想。

越想越觉得,细思极恐。

“阿博,你说人会变吗”

苏大为指了指桌面的茶杯。

李博一时追不上他的思路,呆了一下“这会吧。”

就像他以前在西域流浪,现在却在长安做为苏大为最得力的幕僚,身份地位权势,不可同日而语。

居移气,养移体。

如今就连开国县伯府中的下人,都被各方看中,暗中想尽方法拉拢。

更何况是李博

甚至有人传言,李博乃是苏大为身边的“黑衣宰相”。

不知多少人走不了苏大为的门子。

只得削尖了脑袋,想尽办法先来结识李博。

只是李博眼光甚高,同时头脑清醒,不会轻易被各方高门大姓收买罢了。

现在的他,与永徽年间的他,当然不同。

苏大为也一样。

如今的开国县伯,一言一行,都受各方关注。

他避居家中,连圣人和武后都要派宫中太监携礼物慰问。

一句话,便能改变无数人命运。

这样的朝中重臣苏大为,与永徽年间的小小不良人,当然不同。

绝对不同。

苏大为平静的看着李博“依我看来,人有些习惯是很难改的。”

说的不是身份地位这些,是习惯

习惯,又是什么

平时的言行

还是思维方式

熟悉苏大为性情的李博,隐隐把握到一丝什么。

苏大为轻轻端起茶杯,看着碧绿的茶汤在杯中一圈圈荡起涟漪。

“你看,你随我回长安有十余年了,但是当年在西域那边,用雪水泡茶的习惯一直未改。”

“呃,这是我的不是,喜欢食不厌精,茶也要饮最好的。”

李博尴尬的道。

苏大为摆摆手“我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一个人的思想、三观,思维逻辑,有他自己的方式,哪怕环境变了,有一些根本的东西,是很难改的。”

他举了举杯“如你喜欢巴颜喀拉上的雪山水,而我,无论到哪里,都想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李博精神一振,脱口而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这是孙子兵法中的话,也是苏大为最喜欢的一段兵法论述。

从苏大为参军以来,他便一直按着这条准绳去做。

开始时,是减少自己的错误,尽量不暴露任何弱点,可敌人可趁之机。

渐渐的,他的兵法越来越厉害,庙算也越来越厉害。

甚至可以用故意暴露出来的弱点,去引诱敌人做出他想要的反应。

而以敌人的反应,反推出敌人的弱点。

最后一击必胜。

到了这一步,就连苏定方和李勣等大唐军神,也认为苏大为已是年青一辈的名将。

以用兵而言,在这个年纪段,大唐无人是苏大为的对手。

“其实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很难改的,这和自己的出身,和家庭环境有关,和经历有关。”

苏大为似乎在与老友闲谈。

在对着李博的时候,十分放松,随口道“我初为不良人,并不懂得查案,直到遇到狄仁杰大兄,见识过他的破案手段后,我才知道,人与人的差别。”

“差别”

“论断案如神,见微知著,我不如狄仁杰大兄,这是天赋,羡慕不来。”

苏大为嘴角含笑,思绪似乎飞回到永徽年间,在柳娘子的小院里,初识狄仁杰的一幕。

“但我也有我的长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的长处,将其发挥到极致,便能无往而不利。”

听着苏大为的话,李博若有所得。

这些年跟着苏大为,他也习惯了苏大为这种说话方式。

有时听起来好像是顾左右而言它,但其实只是从另一角度,在说同样的问题。

阿郎的长处

李博细思着,最佩服他的,大概就是天马行空的想法,那些灵思妙想,层出不穷,常有惊人之举。

不提他那种种神异的发明。

就说征吐蕃之时,谁能想到,在雪谷中,他居然会利用雪崩去对付吐蕃军

在征高句丽时,掘了大同江,去淹没平壤城,一战定乾坤。

在守百济,防御百济复国叛军时,又令赵胡儿率一支人,穿上飞翼,神兵天降,飞入叛军守的石城。

苏大为的思维方式,绝不是普通唐人那种。

李博说不上来,但隐隐有一种感觉,有时候觉得自家阿郎,实在不像是唐人。

也不像是任何一国的人。

天知道他哪来那么多的脑洞和见识。

苏大为不知李博已经越想越远,耐心的道“我的思维方式,比之在狄仁杰大兄的断案,自然是不如,若论比朝中的那些高官大臣,这政争权谋,也大大不如,但我有我的优势。”

他向着李博微微一笑“我所擅长的是大数据。”

“大数据”

李博一脸懵逼,这个词,听着怎么每个字都明白,但连在一起,便不懂了呢

“就是大案牍术。”

苏大为笑道“掌握海量的信息后,从中剥茧抽丝,有一整套逻辑方法,将唯一的答案穷举出来。”

他向李博认真的道“无论用兵,或者用事,我都是这一套方法,从没改过。”

泌人心脾的茶香飘起。

李博起身,提起茶壶替苏大为杯中续上茶汤。

“阿郎,所以这次的事,你是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李博沉吟道“可我还是不明白,这与黄肠他们闯入宫禁,有何关系”

无论如何,派手下异人闯入宫中,这不是什么不可胜,这是自己递刀子给敌人。

现在虽不能确定站在幕后的人,究竟是不是李相。

但李敬玄的嫌疑很大。

在如此大的政争漩涡里,旁人避之唯恐不及。

那一夜的事,涉及到政争、党争、关陇与皇权,武后与权臣、寒门与高门,还有,还有就是迁都之争。

这种情况下,阿郎你为何要令黄肠他们夜闯禁宫

以李博之智,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也看不清苏大为的布局。

但他相信,以苏大为的智商,手段,绝对不会出昏招,做出授人以柄的事。

究竟是为什么

他的双眼,带着浓烈的疑惑和不安,看向苏大为。

一不留神,手中茶壶一抖,多余的茶水漫过苏大为的茶杯,向下倾泻。

“啊”

李博心中一惊。

却见苏大为茶杯举起,满溢出的茶汤又被吸回杯中。

一时间,茶汤高出杯沿数寸,但却颤颤巍巍,如荷叶上的露珠,被无形的力量吸住。

苏大为撮唇一吸。

真元暗吐。

碧绿的茶水化为一道水线,吸入他的唇中。

如长鲸吸水般,一饮而尽。

他现在的修为手段,早已通玄。

行立坐卧,等有超乎常人的神通异能。

“一个人的禀赋,要看环境,也要看天赋,论断案,我不如狄大兄。论权谋手腕,我不如朝堂上那些老狐狸。然而我也有我的优势,有人要在背后算计我,我也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苏大为的脸庞上,双眼灿如星辰。

“阿博,这个棋局,我只说给你听”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